“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 ——破产重整,众维律所有高招


发布时间:

2018-11-08

2018年10月29日,在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柳州中院)召开的广西柳州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公司)第三次债权人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了《金利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其中:出资人组赞成票比例为100%;税务债权组赞成票比例为100%;职工债权组赞成票比例为100%;担保债权组赞成票比例为100%;普通债权组中赞成票人数占出席会议且有表决权的普通债权人人数比例为97.81%,赞成票代表的普通债权总额比例为95.92%。2018年11月5日,广西众维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众维所)提交的《重整计划草案》获得柳州中院裁定批准执行依据重整计划,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在抵押物评估值范围内全额清偿,职工债权、税款债权均全额清偿,普通债权在10万元以内全额清偿,10万元以上部分清偿率可以选择15%和22%两个标准,这标着金利公司正式重整成功。

 

 

众维所于2017年4月16日受柳州中院指定,担任金利公司管理人。他们接手时,金利公司的状态可以用“濒临死亡”来形容:因借款及拖欠贷款引发大量诉讼,公司资产和账户被司法机关反复查封、冻结;公司流动资金不足13万元,面临严重的经营和债务危机;公司评估资产价值约3.94亿元,负债近17亿元之多,资产负债率为430%;在岗362名职工已连续多月未领取工资,被拖欠的工资和社保费用近2000万元,职工已长达三年半不能使用医保看病就医;而从众维所担任管理人到实现重整成功13个月期间,金利公司通过托管实现了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6亿元,纳税2450万元,利润8000万元,保障了近350名职工的就业,挽救了一批上下游企业。

 

 

 

 

  众维所是如何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个许多人认为“不可救药”的企业恢复了生机的呢?

  在面对有人提议“这样的企业,还是走破产清算省事”时,众维所没有没有简单对之下定论,他们知道,破产清算省事,但是对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公司职工因被拖欠工资和社保上访已经常态化,如果清算则职工债权无法保障,且普通债权清偿率为零,多方利益受损可能会引发规模更大的反映诉求行动;破产将殃及生产链上下游企业的生存,可能带来连锁反应;拖欠的国家税款7000万元也将无法收回,给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损失。施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绝不是“一破了之”,而是应该选择一条合理的路径,在国家和社会利益、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上找到最佳的破产处理方式。他们在对企业经营情况、当前建材市场行情进行情详细分析后,认为如果操作得法,破产重整是有可能成功的。为此,他们适时以债务人金利公司的名义向柳州中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并得到了批准。

从可能成功到最终实现成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众维所的高招在于:

一、运用托管,实现了企业“破产不停产、员工不失业

  在受领管理人任务后,柳州中院向他们下达了指令,要求在三个月内恢复生产。没有启动资金,原来的公司管理团队已经不被债权人和职工信任,管理人对水泥生产管理是“外行”,怎么办?他们将租赁、承包经营、委托管理三种企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利弊权衡,结合企业现状,最终选择了委托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托管)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确定后,选一个好的托管团队也一个头疼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他们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发布公开招募的公告后,还多渠道寻找有实力、有能力的托管方参与招募竞标。最终,成功竞标托管的海南昌江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华盛),就是管理人发动债权人中的企业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中找到的。在海南华盛投入5000万元作为经营保证金,花费1400多万元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后,2018年9月1日,金利公司恢复了生产,成为广西首例进入破产程序后成功托管的企业。通过托管,企业恢复了生产,设备运转正常,销售渠道逐步恢复,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产生了巨大的利润,重整价值大幅提升,重整投资方的重整报价由最初的1.6亿提高到了6亿元;同时,还确保了职工不失业,生产链的上下游企业也同时受益,每天为国家带来了6.5万元的税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二、开会模式创新,在国内次采用“网络+现场”会议形式组织债权人会议

  由于该案涉及债权人众多,且很大一部分人不在柳州市区工作或生活。如果让债权人全部到现场开会,债权人为之劳顿奔波不说,对于组织会议也是一个挑战。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债权人能便捷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还能提高会议组织的效率,管理人想到了借助网络的方式。他们为此进行了精心筹划,协调组织技术人员在会前对系统进行多次测试,并向广大债权人积极推介、宣传网络会议的好处。2017年8月3日上午,金利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柳州中院视频会议室召开,150名债权人在会议现场参会,148名债权人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开会并进行表决,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成为国内首次运用“网络+现场”会议形式召开债权人会议。会后许多债权人为这种会议方式点赞,认为这种召开会议的方式“省心又省事,还不误事”。

三、关注民生,尽心解决职工合理诉求,为平稳重整“助力加油”

  众维所进驻厂区不久,职工对管理人不信任,不合作,给管理人的第一份见面礼就是集体上访。面对这种情形,管理人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面对。他们知道,职工问题不解决,要做好破产重整工作只会是一句空话。为此,在职工上访时,他们主动与当地政府一道站在接访的第一线,耐心认真与职工沟通,并积极行动解决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首先,管理人向当地政府借款300万元,解决了停产期间职工工资发放问题;然后和当地政府一道与人社部门协调,采用“注入启动资金,分步补足医保欠款”的方案,在职工停保三年半之后成功恢复医保看病就医;通过企业托管生产实现的利润,逐步解决拖欠的往期工资和社保费用。暖心换来了“坚冰融化”,职工们逐渐对管理人产生了信任,慢慢地与管理人之间的关系由“对立阵营”变成了“统一战线”,成为组织托管,恢复生产,推动重整的重要力量。在此次重整中,职工债权实现了100%的清偿。